《打造全新社会治理格局》
在总书记看来,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,核心在人。只有坚持“人民至上”,推进社会治理纵向发展,深入挖掘社会不同主体在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,才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。治国经邦,重在人民。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,实现治理手段的纵深,实现政府、市场、社会的平等协作。
加强政府建设,不断提升政府引领能力。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处于治理权力体系的中心位置,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。社会治理内容纷杂,千头万绪,不同时期、不同地点的“时”和“势”,所面向的问题也不尽相同。此时,政府党委作为“总舵手”则可以站在全局高度,对有关涉及社会治理的全局性内容进行整体性把控,体现领导作用。在具体操作上,政府应做好社会治理规划工作,例如我国大力推进“互联网+政务”,调整治理方式,正是党委政府在社会治理中主导能力展现。可见,政府发挥好主导作用,强化指导协调与方向把控,形成有关社会治理的最大公约数。
推进社会协同,不断提升政府服务能力。曾经政府大多存在传统“管控”思维,其“一把手抓”的治理惯性在如今社会体系中渐露弊端,无法满足群众日渐多元的需求。而社会组织的参与则可以及时弥补政府“缺位”,因此亟需转变政府职能,建立服务型政府,为社会提供高效、优质的服务。正如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养老体制改革,引入多样化社会组织参与建设,共同解决社会养老问题。合作创新模式将不同主体聚集在同一社会体制内,避免交叉管理和重复建设,节约了大量社会资源。由此,方可不断拓展服务领域,不断提升服务水平,提供专业化、精细化社会服务。
培育公民意识,不断提升居民参与能力。社会治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治理,提升社会治理实效,单靠政党力量、行政力量和社会力量是不够的,更重要的是培育居民的公民意识,激发居民内生动力,提高参与积极性。正如“网格化”管理体制改革,引导社会居民参与基层实务治理,满足群众“人民当家做主”的主人翁情怀,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,也能在基层工作实务中领会家与国的辩证关系,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社会氛围。对此,需要把顺民意、解民忧、惠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提高全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。
天下顺治在民乐,天下和治在民富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,要加强和创新社会会治理格局,建设人人有责、人人尽责、人人享受的社会治理共同体。惟其如此,方可打造人人和谐、社会安定的国家,方可针对社会治理“盲点”,提供具有有效治理方案,保障国家发展长治久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