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热点背景】
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。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,强调要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,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切实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,真正实现旱涝保收、高产稳产。
2021年9月,《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(2021-2030年)》向社会公布, 《规划》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思想、工作原则、总体目标、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、建设分区和建设任务、建设监管和后续管护、效益分析、实施保障等,是指导各地科学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依据。
【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】
[提出观点]
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,我们粮食稳产保供既要保数量,还要保多样、保质量、保生态。稳住粮食安全这个压舱石,既要确保耕地的数量,还要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以及整个农田的综合产能。
[综合分析]
原因:高标准农田是旱涝保收、高产稳产的农田,是耕地中的精华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,是巩固和提升粮食安全生产能力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和紧迫任务。
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的关键举措。近年来,我国粮食连年丰收,全社会库存充裕。同时,我们也要看到,我国粮食仍处于而且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。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,特别是消费结构、营养水平的提升,我国粮食需求都还将保持刚性增长的态势。再加上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,在这种环境下,我们必须提升粮食安全的危机感,必须要不断巩固和提升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。
问题:从全国来看,我们的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水缺,而且耕地的质量总体还不高,中下等质量的耕地占到70%左右,后备资源不足。加上光温、水土时空分配不均,还有利用不合理等问题,农田基础设施薄弱,抗灾减灾能力还不强。
影响:民以食为天,食以土为本。农田作为粮食生产的基础,其质量高低不仅影响粮食产量的高低,还关系到农产品质量的好坏,是粮食安全的根基。同时,农田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土壤是重要的碳库(碳汇),对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,推进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。
[参考对策]
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。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中央统筹、省负总责、市县乡抓落实、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。要进一步压实地方责任,抓好目标分解、任务落实、资金保障、监督评价和运营管护等工作。
二是要突出规划引领。各地要按照建立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四级建设规划体系的要求,抓紧编制地方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,作为项目和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,明确本地区建设目标任务,将建设任务分解到市、县,落实到具体的地块,同时要充分做好与国土空间、水资源利用等相关规划的衔接。
三是要加大科技支撑。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一项工程。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全过程各个环节,包括建设、管理和后期的运营维护方面,加强技术创新,尤其要加大对农田防灾减灾抗灾能力提升、土壤退化等耕地质量提升、农田信息化管理等关键技术问题的攻关,力争在农田建设中,形成良田良制、良种良法、农机农艺相融合与集成应用的格局。
四是要严格监督考核。按照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,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制度,强化评价结果运用,压实地方建设责任。同时,加强建设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,做好绩效运营监控和评价。
五是要加强能力建设。加强行业自律和动态监管,大力推行信用承诺制度,依法依规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从业机构失信惩戒机制。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,要加强技术培训和业务交流。加强廉政建设,推进项目建设公开透明、廉洁高效,切实防范农田建设项目管理风险。
六是要强化资金保障。高质量农田建设是一个公益性的、基础性的、长远性的系统工程,为此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。另一方面,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,完善多元化的筹资机制,统筹整合相关涉农资金,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和建设任务能够相适应。